12/31/2006

近观王洛宾:情歌为谁而唱(转载)

作者:王 标 原载《法制与新闻》      挟着大西北的风尘,洛宾老人翩然而至。   一踏上故里京都,便亮出了一份厚礼——大型歌舞诗晚会《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与西部民歌》。   那几天,保利大厦国际剧院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如今的京都人,既兴奋、焦灼、躁动不宁、又无奈、沮丧、惶然不知所从。   适逢其时,大西北的歌情舞韵给这些男男女女们一番酣畅淋漓的醉意,那种熨贴感,有如刚刚经受一次心理按摩。   眼下,洛宾老人就在你的面前。8l岁,白须秃顶、慈眉善目,心境很平和的样子,只是嘴角上不时挂起几分诡谲的俏皮。   稍稍了解老人身世的人都会知道,他这一生,与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遥远的地方》、《达阪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哪里来的骆驼客》……这些歌曾熏染了几代寻梦人,使他们走入感情深潭,忘却了尘世中的悲苦和忧伤。这些,人们已说得太多太多。      这一次,我不揣冒昧单刀直入地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您是个情种吗?”   “不是。”老人的回答实在令人失望。   人们注意到,老人的一生和这么几个女人息息相关:那个把他引入音乐天国的俄国沙皇的妹妹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当他唱起“锁住了万般世界,锁不住我的白日梦”时,为他伴舞后来又与他一起谱写战地浪漫曲的洛珊;哼起西北情歌“花儿”,让他倾心痴迷的客店女老板“五朵梅”;青海湖边,与他同骑一匹马扬鞭狂奔的藏族姑娘卓玛;大狱中,看管他的维吾尔族女警官撒阿黛,还有那个浪迹天涯的三毛。人们感到,仿佛是这几个女人的一场合谋——她们前后相继将王洛宾一步步诱入歌与情的迷津,使他苦苦挣扎,再也回不到尘世——于是,我们这个冷漠而乏味的土地蓦然间冒出700首情歌。   正是这样,正是时空的阻隔,命运对人的捉弄,以及那个年代我们对激情严酷的防范和压抑,王洛宾只得以某种升华的方式,转而将激情投注于民歌的润饰与创作。而民歌作为他理想的替代物,使他得到一种假想中的满足,不知道这么推求是不是有点道理,反正洛宾老人的经历似乎是弗洛伊德假说的一个极好例证。   “不是。不是同时,十几年才遇上一个。”   老人徒劳地申辩,让人心里顿时生出几分怜悯。   为什么硬说不是呢?   您就不怕一个动人的神话在诘问和否认中消解掉吗?   怪事,为什么明明有着真性情,却不能袒露它?是什么样的禁忌让世界充满了虚饰矫情?   过了一会儿,我的发问又一次直指人心,让谁都无可回避:   “王老,这辈子您是殉道,还是殉情?”   “都不是,我没什么道,我是殉乐(yue)。”   还是让人失望。      洛宾老人的一生处处都是悖谬:青年时代,音乐之都巴黎曾使他心驰神往,可是他却奔到了新疆大戈壁,在那儿一口气呆了半个世纪;他一辈子用歌来颂扬爱情,自己却当了大半辈子鳏夫,整整47年;他毕生追求自由无羁地云游天下,可单是身陷囹圄就占去18年;他与世无争,整日埋首于乐谱音符之间,飞短流长仍时有所闻……   老人,您不感到命运处处跟您过不去吗?   “事物发展到最荒谬的时候,就出现了幽默。”老人平平淡淡地冒出一句。   面对无穷无尽的苦难,您怎样与它们周旋?   “40岁以后,我化苦难为享受。最穷的时候,我用七粒花生米下酒,酒是三杯。前两杯都吃两粒花生,给最后一杯酒三粒花生——那就是很大的快乐,”老人拈须微笑,禅意十足,“愿望不能实现,练出了随遇而安。”   这次来北京,学生们知道我爱喝豆汁,请我。我连喝四碗豆汁,还有两个芝麻饼,三个焦圈,再加一碗丸子。学生说,哎呀,王老师,你的肚子,还是无产阶段的肚子,思想已经不是无产阶段的了。我想,肚子是无产阶段的,思想也应该是。   老人如此惊人的食量,显然是当年超大强度体力劳动所致。每当他面对着你端坐在沙发上时,稍稍有点眼力的人都会发现一个令人惊悸的细节:他的肩膀左高右低。是什么力量给人铸塑出这样的形体姿态?一问方知,当年劳动改造时,扛大袋水泥,别的囚徒一次扛一袋,他硬是扛两袋;别人挑灰浆一次两桶,他执意要挑四桶。他的执坳给身体留下了永久的烙痕。他是这么一种人,表面上慈和宽厚,骨子里有棱有角。“我学艺术,有个美好的向往——自己得到了,还要让大家满足。这不是什么主义,人就是他自己。”是的,您几十年的孜孜以求,早已把您的艺术主张解说得明明白白。      去年盛夏,“王洛宾版权风波”被传媒炒得纷纷扬扬。事情大致是这样的:1月27日,王洛宾发表了一纸《严正声明》,称一种台港联合制作的盒式录音带《情歌纪念日》署名“罗大佑、王洛宾世纪大合作”,是盗用自己的名义,侵犯了自己的署名权:该盒带录制的13首歌曲,全部是自己在三四十年代收集、整理、改编、创作(包括词曲)的歌曲作品,他自己拥有著作权,该盒带未经他本人同意便制作出版,是对他著作权的严重侵犯。   就是这个声明引发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论战。   5月初,上海《文汇报》发表陈×的文章《王洛宾疑结》,文章对王洛宾“西北民歌王”、“民歌之父”的称谓提出质疑,认为王洛宾对民歌只是记谱、整理,他只是民歌的采录者,而不是创作者。   接着,《人民音乐》杂志6月号一气刊出三篇文章:×××的《历史是严肃的》和《民歌岂容出卖》,×××的《<洛宾歌曲集>二三事》。戴文首次披露了王老1992年与台湾北辰著作权事务所签订的转让10首民歌著作财产权的事实。戴认为:民歌是宝贵的国有文化资产,王洛宾怎么可以把这些歌曲当做自己的“著作财产”?   7月5日,罗大佑在上海希尔顿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回答王洛宾年初的《严正声明》。罗在否认侵犯王的署名权之后,强调指出:“如果王先生‘收集’、‘整理’、‘改编’了这些歌,就将这些民族遗产收归已有,并私相授受,出卖转让,再与他人七三分帐,王先生不啻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出卖者了。”   于是,支援和指责他的,纷纷操刀上阵,厮杀起来,直到今日胜负仍然未见分晓。   王老,对这场角斗您如何评价?   “别人怎么攻击,我也不在乎。5月攻击,美国约我去演出;6月攻击,台湾来约;7月攻击,我9月在南京办音乐会。我最大的享受是别人唱我的歌。”老人似乎没有认真地为自己申辩。   其实,指责王洛宾的人们都犯了三个小小的错误:第一,他们在讨论著作权问题时,都没有看一眼《著作权法》。若是依照该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王洛宾作为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理所当然地享有“演绎作品”的著作权。   第二,所谓“著作权”是个笼而统之的说法,按《著作权法》的规定,它包括十六项具体的权利。王洛宾有偿转让自己改编,整理的音乐作品(确切地说是记谱文本),是行使了著作权中的“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合法合理,天经地义。   第三,民歌原本的存在方式是“口头流传”并且“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见《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而存在的,由于没有将其记录下来的曲谱,即没有固定的物质载体,它根本就买不走,也卖不出的。严格说来,王洛宾“出卖”的是经自己改编、整理并记谱后产生的记谱文本,而不是民歌本身。所谓“出卖民歌”一说,实在是过于含混的一种说法。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含混的说法呢?原因极简单——我们大家都是“法盲”(当然包括王洛宾本人)。        尊重事实并且稍稍有点常识的人们都会看到:王洛宾对西北民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采集、记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以及传播。比如:《掀起你的盖头来》的歌词里,“你的眉毛细又长啊,好像那树梢的弯月亮。你的眼睛明又亮啊,好像那秋波一般样。你的脸儿红又圆啊,好像那苹果到秋天。你的嘴儿红又小啊,好像那五月的红樱桃。”《阿拉木罕》中,“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身腰像细柳”等等等等,无一不是汉民族独有的审美比喻。此类歌词比比皆是,都出自王洛宾的手笔。   至于对曲调的改编,也是相当显著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乍一听似乎浑然天成,其实它是由王洛宾用藏族曲调和哈萨克族曲调逐句逐段地拼接、添加、糅合、润饰而成,它根本就没有一个现实的原型。   另外,王洛宾独立创作的歌曲也蔚蔚大观。如《云游》(为徐志摩诗谱曲)、(黄昏炊烟)、《我爱我的牢房》、《春去也》、《云》、《穆期林青年进行曲》、《亚克西》、《高高的白杨》、《撒阿黛》、《共产党宣言大合唱》、《我亲爱的白兰地》、《你的热泪把我的手背烫伤》、《我吆着大马车》、《带血的项链》、《玫瑰姑娘》、《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新加坡的太阳》等等等等,有数百首之多。   眼下,受到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们的非议,老人又无意劳神辩诬,肚子里自然满含酸楚苦涩。   “我累了苦了一辈子,被逼成这样!”老人很激愤。   怪事,这是什么道理?   “我以后可能会最后声明:我到包头开馄饨馆去!”王洛宾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   “为什么单单去包头呢?”笔者兴致大发。   “我儿子在那里。”   沉重的话题终于使会话人疲惫不堪了。   让我们互道珍重握手告别吧。   老人家,好歌永远伴您。 ps,附上罗大佑一段话……不因为是罗大佑说的,只因为说了什么。

罗大佑说:“在大陆的话,住在新疆乌鲁木齐有一个更被遗忘掉的……他的名字叫王洛宾,洛阳的洛,贵宾的宾,可能很多人到目前为止,不晓得他写了什么歌。他写的歌里面有些是他改编的,改变了一些新疆,青海,或是边疆的民歌,把它弄成国语,然后使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唱,他自己也作曲。这些歌包括什么呢?包括,《青春舞曲》,包括《在那遥远的地方》,包括《掀起你的盖头来》,包括《马车夫之恋》,还有《半个月亮爬上来》,还有什么《阿拉木汗》。我想这些歌每个……全世界所有的中国人,大概是,我想70%,80%以上,一定会唱他的歌的,知道他的曲,可是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已经80岁了,今年已经80岁了,他被共产党关过15年,被国民党关过3年,一个是左的,觉得他太右,一个是右的,觉得他太左,我觉得他是真正的‘中国人’,‘中国人’他是真正站在中间的。不幸的就是说,他50多年以内写的歌,我们到现在才知道,这个人还活着,我想这个在音乐史上,可能算是中国人的一个悲剧吧,对中国音乐作出那么伟大贡献的人,我们现在才开始知道一点点他的名字。”

《在路旁》

春夏秋冬你说最喜欢冬季
在飘着雪花的夜里 你和她相遇
于是你把爱情种在雪地里
到了春天来的时候 却不见了踪影
——钟立风《在路旁》(2006同名专辑)

12/27/2006

记大学本科几次唱歌

第一次唱歌的时候好像是大一那一年的八月十五,全班人在男生宿舍这边包饺子吃,酒足饭饱之后全跑到了我们屋(408),关了灯,一群男孩女孩在一起唱歌,似乎都是老歌吧,俄罗斯的,校园的,台湾的等等,不亦乐乎,最后熄灯了不得不散去的时候意犹未尽。

还有一次,大一的那个暑假在烟台师范的校园里,我们是去生态实习的。那个学校不大,依山而建,一面对着海,而我们住的地方恰恰就是整个学校的最高点。每天晚上的时候天气凉爽风儿阵阵吹来,几个要好的兄弟和女生一起跑出来在人家校园里,找个角落坐下来放声歌唱。记得那时我和一兄弟都正有着各自喜欢的女生,然后先后被拒绝,心情大起大落。

再一次,大四上学期的那个秋天,冷冷的天气,几个人骑车去香山看红叶,回来的路上天黑了,也是边骑车边唱地穿梭在香山回清华路上的滚滚车流中。这次是革命歌曲,就是不在乎路人的感受。

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做的最有情调的事情,就是全班同学在10食堂对面长廊那儿,几盏应急灯,大家围在一起唱了整个晚上的校园民谣。我现在想起来,当时怎么就没人哭呢,怎么就没有?转念想,怎么就会哭呢?那时候那么年轻,哪里知道今天会这么温馨地感慨和回忆起那时候的日子来。

在这其间去过K歌,但至今我不觉得K歌好玩儿,远不如我们这样暴露在天地间的青春岁月。

一件小事

05年的时候,我在清华读大四。春末夏初的一天,正失魂落魄地拿着手机打电话,从出图书馆一路打到紫荆公寓楼下,期间似乎有其他电话拨进来也没在意。到了楼下方才发现,装着所有卡片的钱包不见了。赶忙跟那头说暂停挂了电话,回想原委时,手机又响,接起来,是图书馆的老师,问道你是不是×××,是否掉了钱包?在我们这里呢,外文过刊阅览室。

赶忙跑到图书馆,到那儿,核对后,一位和蔼慈祥的上了年纪的老师把钱包交给我,并让我看看有没有少了什么东西。万分感激之余,我问老师:我钱包里从未写下联系方式,是如何找到我的呢?老师一笑:我们赶忙给学校派出所打电话让他们帮忙查到的。



我还记得那位老师是把我手机号码用铅笔写在一张类似图书馆卡片式书目的硬纸卡片上的,连同钱包一起交给了我。那张卡片后来就一直放在钱包的相片夹中。

12/26/2006

洛夫:因为风的缘故

昨日我沿着河岸
漫步到
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
顺便请烟囱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
稍有暧昧之处
势所难免
 因为风的缘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赶快发怒,或者发笑
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然后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洛夫简介】
  洛夫, 1928年5月出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赴台。1973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英文系。曾任英文秘书、东吴大学讲师。现任中国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现寓居加拿大温哥华。
  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最具震撼力的诗人,素有“诗魔”之称。1954年他与张默、痖弦等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洛夫的诗作,早期受存在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启迪,意象繁复浓烈,语言奇诡冷肃。后期诗风蜕变,重新肯定传统价值,将中国诗学与西方诗学相融合。著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亡》、《无岸之河》、《漂木》等28部;诗论集《诗人之镜》等4部;散文集《一朵午荷》、《落叶在火中沉思》等4部;译著《雨果传》等8部;编有《中国现代文学大系·诗卷》等8种。此外还有书画集等多种。
  曾获台湾中国时报叙事诗推荐奖、中山文艺奖诗创作奖、吴三连文艺奖及台湾文艺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荣誉奖等多项奖。2005年被台湾诗群票选为10大诗人,名列榜首。2000年在温哥华创作三千行长诗《漂木》,引起两岸三地诗坛的极大关注,出版后除了大量的评论外,并有美国、中国和台湾三篇硕士论文,二篇博士论文专门研究这首长诗。

12/25/2006

有些事情是注定的

Mon Dec 25 23:52:01 2006

因为凝注在性情里。比如你是否会在乎什么,是否会把一个人的相貌看得很重。

不去追求和过分看重相貌,而去关注精神上的契合,这不是一件退而取其次的事情,而是权衡之后 毫不迟疑的抉择,是具有压倒性的重要性的。对于这种在乎精神世界的人来说,他最需要的东西就 是这个而不是另一个。

然而孤独始终陪伴他,他想的越多,人越孤独;而恰巧他偏偏学不会妥协和装糊涂,他说,既然看 到了问题就不能再假装它不存在或者没看到……就这样。于是他每一天陷入到更深重的孤独和无声 的世界,他走在闹市,却只是一个人一颗心,听不到其它音响;他独自一人,也不感觉孤单,因为 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同在。

这是他的生活方式。

当遇到能够和他契合的人时……他会惊喜和幸福,然而他自知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而 多数人,或许他们的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停止。所以他担心自己的伴侣会掉到厨房中去变成家庭主 妇。这是他的担忧。他想,或许,与其如此还不如就这样一个人。

悲哀而幸运。

12/24/2006

一些歌词

范玮琪06新专辑《我们的纪念日》的同名主打歌中有这样几句:

这是我们的纪念日/纪念我们开始对自己诚实
愿意为深爱的人/放弃骄傲/说少了你生活淡的没有味道
这是美丽的纪念日/纪念我们能重新认识一次
有些事要流过泪才看的到
不求完美爱的更远/要过的更好

老狼02年专辑《晴朗》第一首《虎口脱险》:

说着付出生命的誓言/回头看看繁华的世界
爱你的每个瞬间象飞驰而过的地铁
说过不会掉下的泪水/现在沸腾着我的双眼
爱你的虎口/我脱离了危险

宋柯说“狼哥”是一个坚持自己音乐理想的人。听他的歌可以知道。

钟立风《在路旁》专辑的文案,关于《皮皮》的那么一段:

皮皮,每当我唱起你的时候,心里总能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温暖。可是皮皮,你现在哪儿呢?
还有米粒……我们的“维罗尼卡”。

还有筠子《春分立秋冬至》整张专辑。如果你有时间,每一首都应当听一听。

12/22/2006

周末音乐会: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

【注】本文转载自水木ClassicalMusic精华区,原作者不详。

交响音乐是贝多芬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曲。贝多芬的革命精神正是在交响曲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是一部大型的交响叙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它们不仅是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伟大文献。 贝多芬认为交响曲是向人类致辞的理想手段,他的九部交响曲是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戏剧。它们以席卷一切和激动的气势肯定了生活,成为正在上升的民主艺术的颠峰。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的交响曲中的首位,赋予他所表现的英雄以哲学家与战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头脑。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间,把为人民争取自由作为生活的目的,他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他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甚至牺牲了自己,直至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跨越了他所有的创作时代,成为理解贝多芬精神的最好文献。他的交响曲通俗易懂,内容深刻,形象鲜明,手法新颖,充满了力量和哲理。它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古往今来,贝多芬的交响曲给了众多聆听者无穷的信心和力量,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这不是抽象的睿智,这是输血,是理性无法理解的深奥的生命的奇迹。"贝多芬的交响曲是打开古典音乐之门最好的钥匙,也是了解古典音乐的必读文献。"如果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那么可以说你一生什么都没有听过。"
--恩格斯

交响音乐是贝多芬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曲。贝多芬的革命精神正是在交响曲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是一部大型的交响叙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它们不仅是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伟大文献。

贝多芬认为交响曲是向人类致辞的理想手段,他的九部交响曲是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戏剧。它们以席卷一切和激动的气势肯定了生活,成为正在上升的民主艺术的颠峰。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的交响曲中的首位,赋予他所表现的英雄以哲学家与战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头脑。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间,把为人民争取自由作为生活的目的,他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他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甚至牺牲了自己,直至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跨越了他所有的创作时代,成为理解贝多芬精神的最好文献。他的交响曲通俗易懂,内容深刻,形象鲜明,手法新颖,充满了力量和哲理。它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古往今来,贝多芬的交响曲给了众多聆听者无穷的信心和力量,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这不是抽象的睿智,这是输血,是理性无法理解的深奥的生命的奇迹。"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打开古典音乐之门最好的钥匙,也是了解古典音乐的必读文献。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作品介绍: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西方古典音乐最负盛名的作品。它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结构紧凑,真正达到了"浑然天成"的最高艺术境界。由于贝多芬将音乐刚开始那猛烈的三连音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这部交响曲又约定俗成地被称为《命运交响曲》。

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从它坚强的意志中汲取力量,也不知有多少人通过它步入古典音乐的神圣殿堂。不同肤色、不同血统、不同信仰、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甚至互相为敌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喜欢这部交响曲。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敌对的双方在战争间歇期间,都在播放《命运交响曲》来鼓舞士气--战败的人们用《命运交响曲》来获取力量,战胜的人们用《命运交响曲》来欢庆胜利;人类灌注的第一张音乐唱片,就是《命运交响曲》;在无线广播发达的今天,有人作过统计,《命运交响曲》是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各种频段的广播层层覆盖,使它每时每刻都在天空回响,从不间断。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二创作期"(约1800-1814年)中代表性的作品。这时贝多芬经受了法国大革命的洗礼;战胜了耳聋带给他的致命打击(贝多芬一度曾因为耳聋而写下遗嘱);掌握了最先进的写作技巧并找到了为之奋斗的目标;他还曾一度和一位贵族小姐订婚……因此,"第二创作期"是贝多芬最高产的时期,也是最具英雄气概和新鲜创意的时期。这段创作期以《第三交响曲"英雄"》开端,到《第八交响曲》结束,涵盖了贝多芬的大部分杰作。

《命运交响曲》是《英雄交响曲》所确立的英雄形象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在这里,紧张的戏剧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体现出内心最尖锐的矛盾和各种各样的情绪对置。从形式上说,它比《英雄交响曲》更集中、更紧凑、也更统一,因此它成为贝多芬最受欢迎、在某些方面也是最有特点的作品。因此柏辽兹说:"这首最著名的交响曲无疑也是贝多芬不受任何外来的思想指导或支持、最自由地发挥其广泛的想象力的一首。"

早在1805年,即在创作《第四交响曲》之前,贝多芬已经开始酝酿《第五交响曲》的构思,但实际完成则花了他四年左右的辛勤劳动。《命运交响曲》于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演出。作品分析: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具有强烈的节奏冲击:只由四个音符构成的庄严的、类似格言的音型,是所有交响曲中最短小、最有力、无疑也是最著名的动机。许多人对于它的印象可能来自改编过的轻音乐或电影片段,那么请注意这里原汁原味的声响和它各方面的效果:它的节奏甚至比旋律更重要;它轰鸣的音效造成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最后一个音的延长加强了悲剧感和坚决性;它是特定的"主导动机"--作为整部交响曲的"核心"动机,它化为不同的面貌在整部交响曲中反复出现,有时阴暗且凶险,有时欢愉又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悲戚和低沉……比如,在第一乐章中它是第一主题的骨架,又是第二主题低音部的伴奏,同时还是结尾段的基础。正是它的节奏型贯穿着整个乐章,支配着整个乐章的发展。

关于这个动机,贝多芬曾经说过:"命运就是这样来敲门了!"

后来的人们对这个动机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这个动机代表了残酷的命运,也有些人认为这个动机代表了对残酷命运的激烈反抗。

这格言式的主题渗透了全部第一乐章。请注意这个动机反复中的微小变化,造成了一种没有结束的效果,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个未获答复的问题……贝多芬就是用这个简短而富有内涵的动机,用他的天才构建出庞大复杂、内容深刻的交响曲,使听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心理和生活经历来作丰富的想象。

贝多芬的这个动机是如此摄人心魄,这在从前的音乐作品中从未有过。因此当作品首演时,一位著名的女歌手被巨大的声响和紧张的情绪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由这个动机引出的第一主题,展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主题开始时,强调了紧张的悲剧性因素。它的音响顽强、威严,甚至凶险;它那鲜明的力度对比、管乐紧张的和声、弦乐活跃的进行,造成了一种惊恐不安的情绪。这个主题在第一次的露面中就掀起了两次浪潮,一次比一次紧张,直到(1段00分47秒)圆号吹出这个动机的一种变形时,情绪才有所转换。

紧接着于(1段00分50秒)出现的第二主题是一支歌唱性的旋律。这支安谧温暖的旋律由弦乐首先奏出,圆号和长笛的两次回应,仿佛是主人公恬静心境的写照。但请仔细听,从这歌唱的旋律开始,命运那凶险的节奏型就潜伏在它的低声部,逐渐变得越来越坚决,使得第二主题流畅的进行开始带上了激动不安的色彩。当音乐的紧张度达到顶点的时候,(1段01分12秒)突然幻化出一支洋洋自得的旋律,它虽然也携带着命运的动机,但这明显是英雄性的形象,弦乐的抑扬顿挫和乐队坚强的重音都表明了这一点。这支英雄气概的主题在短暂的第一次露面后,在明朗的大调气氛中以果断而热烈的音响结束在命运的动机上。

随后乐队又严格地将开始的音乐反复一遍,结束了第一乐章的呈示部。也有的演奏版本为了求得更为紧凑的效果,删掉了呈示部的反复。

在非常富有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1段03分04秒)由圆号宣告了乐章展开部的开始。音乐重新回到了第一主题那阴暗和不安的音调中来。这时命运的动机开始在各个乐器组上无休止地反复,调性不安定地转换,力度也逐渐增大,十分活跃。后来在命运的压迫下发展出一个号角齐鸣的旋律(1段03分35秒),奋起和命运抗衡,用它一系列的二分音符将命运那活跃的速度和力度刹住。这时进入了一个微妙的阶段:音响从最响逐渐变到最轻,音乐充满了疲惫、压抑、动摇、怀疑和焦急等待等复杂心情,甚至只剩下微弱的呼吸,仿佛在搏斗中丧失了力量,难以应战命运的一次次挑衅。但残酷的命运并不罢休,"敲门的动机"由圆号带了出来(1段04分27秒),以全乐队最大的音量掀起了一次大爆发。小号那尖锐的音色和整个乐队的力量,压迫得人们从心底泛出无名的惊恐和阵阵凉意,仿佛那凶恶的声响直接来自地狱。

(1段04分40秒)开始了音乐的再现部。在音乐发展中,命运动机的反复突然被(1段04分51秒)开始的双簧管独奏打断。这一段旋律悠长而凄凉,颤抖而无奈,仿佛是发自肺腑的深深哀叹。然而命运连这点叹息的时间也不给,重新压迫了过来,甚至连(1段05分31秒)再现的第二主题昂扬的旋律也只是稍微阻挡了它一下。于是这种光明与黑暗的搏斗在(1段06分17秒)开始的尾声中非但没有结束,反倒愈演愈烈,形成了全乐章的最高潮--由上至下的弦乐和由下至上的管乐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定音鼓的加入扩大了斗争的规模,最后,还是命运的势力占了上风,它用强烈的敲门动机结束了这一乐章。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双主题变奏曲式

第二乐章是一首辉煌的抒情诗,体现了人类复杂的感情世界,充满了贝多芬式的宁静与力量。整个乐章由两个主题轮流变奏构成。

乐章刚开始的第一主题是贝多芬从民间歌曲改编而成的。它的气息宽广,步调安详,呈现出悠长的流动,再加上中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使这支旋律显得格外充满热情。

(2段00分55秒)开始的第二主题那英雄性的旋律,接近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进行曲和颂歌。它开始由木管用柔美的弱音吹出,但在进行中仿佛产生了一点疑问,但就是一瞬间,出现了一股坚强的意志,带领着它走出忧郁和动摇,转入灿烂的大调中。这时铜管乐器加入并发展成为全乐队的强奏。尽管它是三拍子,但其饱满的音响、带符点的节奏、号角齐鸣的形态,都使这个主题变成一支英雄的进行曲和雄伟的凯歌。

(2段02分01秒)开始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变奏,显得安详而沉静。(2段02分52秒)开始第二主题的第一次变奏,与它第一次出现时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依然强调英勇的气息和凯旋的曲调。(2段04分01秒)开始的第一主题的第二次变奏最富表现力,它增加了音符的密度和旋律的起伏,音响严峻,步伐坚定,感人至深,仿佛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变得刚毅而坚强。(2段05分17秒)接下来的第二主题的第二次变奏,刚开始仿佛有些犹豫,但随后凯旋的旋律更加坚定辉煌,结尾延长的旋律线条和定音鼓的加入肯定了光明的前途。因此(2段06分46秒)开始的第一主题的第三次变奏渐渐化成了乐观的喜悦,低音弦乐健壮的旋律不断向上汹涌,最后和第二主题辉煌的旋律结合,表明主人公终于把一些沉思和犹疑彻底抛掉,精神的力量得到补充和肯定。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c小调,3/4拍子,复三部曲式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四乐章是不间断地连续演奏的。

第三乐章是两种对立力量的最后斗争场所,是主人公战胜命运的最后一次搏斗。

这个乐章的基本主题由两个对比性因素组成。乐章开始的第一个主题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从神秘的深处上升又下降的一支旋律,接着是一串叹息着的和弦。这里有犹豫和顺从,又有热切的冲动。

这种矛盾反复了两次后,猛然在(3段00分21秒)处闯入了一个暴烈的新主题,我们几乎立刻就认出,这是那命运敲门的节奏,它明显具有挑衅的意味。

随后那畏惧和悲戚的第一主题和命运动机进行了三次轮番呈现,每一次都伴随着越来越尖锐的发展,越来越紧张的气氛。

在乐章中段(3段01分52秒)处突然传来了一个健壮纯朴的民间舞曲,由低音提琴以略嫌笨重的舞步带了出来。这是真正晴朗的乐思,真正喜悦的音调,真正健康的情绪。它后来形成了全乐队情绪激动的互相发展,互相推动着滚滚向前。

但这健壮的力量逐渐低落下去,舞蹈性的主题越来越轻微,越来越深沉,最后消失在短小的下行音型中。(3段03分24秒)开始的乐章第三段是第一段经过变化和压缩的反复。在这里,一切都沉入虚幻的雾幔之中,两个主题都用极轻的音量和尖刻的顿音奏出,出现了大量的休止符。它们之间的对比,流畅的进行都不见了,相互变得难以分辨。悲剧性的主题的节奏向命运的动机靠拢,而命运动机的威力也丧失殆尽。

现在(3段04分39秒)几乎是一片寂静,但又不是真的寂静。我们可以听到弦乐器微弱的呼吸和定音鼓晦暗的跳动,四周开始积聚力量,准备向胜利的光明冲击。这段长时间的过渡是全曲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弦乐器持续的背景上,传来命运动机在定音鼓上的遥远而神秘的节奏,在这长时间的等待之后,从乐队的最深处升起了第一主题经过变化的简短旋律。它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试探着升腾,郁郁寡欢,多次被打断却以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坚持着重新开始,力图从阴暗和痛苦的深处冲向光明。终于,它盘旋着冲破定音鼓和背景弦乐的重重阻力,带头携带着定音鼓和全体乐队聚集的巨大力量,不间断地冲向光辉灿烂的终曲。第四乐章--快板,4/4拍子,奏鸣曲式

(3段05分20秒),光辉灿烂的C大调和弦开始了终曲的音乐。这里的全部主题都具有进行曲和舞曲的形貌,第一主题更明显地概括了那光辉的胜利和节日的喜庆,这是对战胜命运的主人公热烈的欢呼,是冲破黑暗后的阳光灿烂。

(3段05分58秒)开始的连接段主题同样是胜利的宣告,但比第一主题更富有歌唱性,它那庄严的旋律压抑不住低音部的狂喜。

(3段06分26秒)开始的第二主题是一支生动欢跃的舞曲,幅度宽广,气象万千。(3段06分56秒)的结尾肯定了整个前面的光明和欢乐。 (3段07分30秒)开始的发展部饱满有力,广泛地发展了第二主题,将它所包含的欢跃、狂喜和庄严发挥到极致。但就在这一片欢乐声中,(3段09分05秒)又出现了幽灵般的命运动机。它虽然软弱无力,但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毕竟为了胜利负出了巨大的代价。它也使狂欢的音乐暂时松弛下来,以便积聚更大的力量。果然,当(3段09分38秒)再现部开始时,欢乐和胜利的主题彻底驱走了那块灰暗的阴影。

末乐章的尾声很长。从(3段11分14秒)开始的一个号召性的新主题,实际上是从乐章的第一主题和连接段的主题衍化出来的。随着情绪的高涨,音乐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是第一主题长久地保持在光辉灿烂的C大调中--它以硕大无朋的音响在C大调主和弦上长达几十小节的轰鸣,宣告对于命运斗争的彻底胜利。

贝多芬通过《命运交响曲》告诉人们:面对人生命运的挑战,需要奋起地抗争去掌握自己命运,而不是畏缩地顺从命运的安排。由于贝多芬通过《命运交响曲》宣扬了人的精神力量,展示了主人公与命运搏斗并最终战而胜之的伟大过程,因此它超越了时代,成为古往今来交响曲的杰作,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喜爱和赞扬。

《命运交响曲》也是贝多芬全部交响曲中结构最严谨,各部分最均衡,内容最凝练的一部。 因此评论家说:"从未有人以这么少的材料表达过这么多的意思"。

12/18/2006

一个ASCII说明档


 歌和内容都是我很中意的。这首歌在这里可以找到mp3档。

12/15/2006

续一篇文章

原文 上帝的另一个名字——关于《渔夫和他的灵魂》的些许文字

也发在某站了,近期有人回复得很能说明问题,zz过来,帖子里面的ever是我的ID,其他的不是我的。

发信人: ever (每个角落都有回忆),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Re: “上帝的另一个名字”——关于《渔夫和他的灵魂》的些许文字
发信站: BBS 天使之城站 (Thu Dec 14 22:27:52 2006), 转信

颇受启发……有一些简单的想法来交流。

同意这两种生活的选择都无可厚非,无非是一个人的信仰问题,而且无大害于他人,高尚卑贱,往往是旁人加之的符号而已,所谓人生的意义之类也大多如是。可有些事情、有些问题,既然意识到了就不能当作没有,于是人终究要有一些自己的原则,也要跟从所处的社会环境来遵从社会的游戏规则,要想break,就要付出代价。看似无聊,但也是无奈的现状。

推论到“对人类本性的嘲弄”的过程不敢苟同,因为可以看出王尔德对渔夫最后的自杀是表示肯定的,坟上的白花以及他在其他著作中的论述可以说明这一点,且渔夫也没有在存在的世界上有什么明显的失败吧,所以作者的目的大概不是这样的。嘲弄的语气我觉得在安徒生的那片类似作品(传言也是王尔德这篇故事的reference)中更多一些。说是人的尴尬处境更恰当一些:对至纯的爱的追求和社会性之间的冲突……确实,怎么选择都是可贵的,而有一点我自己也在想:是什么使人成为人,是对爱的追求,还是社会性的束缚?这二者的矛盾导致渔夫的犯错,最终死去。其实这也是现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面对的问题,只是不得不说,这种选择是很辛苦残忍的……也难怪会有人一辈子不愿去意识到这个选择了。活得表面的人,他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作出了选择,甚至并不知道第一个选项的存在,因而无须感受到那种让人简直要分裂的痛苦,或许他们恰恰是最快乐的,虽然他未必幸福。

对于王尔德这篇作品之中的一点有些耿耿于怀:他把爱情放到重要的位置,然而,爱和爱情是不一样的,我心底很希望他所用的爱情只是一个对爱的象征,以此来迁就我自己的一点点想法和私心。

anyway,百年之后,无非一抔土;人类在宇宙中也无非那么一点点而已,智慧确实很小。

发信人: shadowbob (太阳的头),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Re: “上帝的另一个名字”——关于《渔夫和他的灵魂》的些许文字
发信站: BBS 天使之城站 (Thu Dec 14 15:02:47 2006)

很少来天使之城,在满篇ZZ之中能看到原创的文章真是可贵!

回到童话,有些问题我们需要思考。渔夫有两个选项可以选择,一个是爱,在海里过“非人”而是人的生活,单纯,纯洁;另一个是智慧,财富和肉欲,在人类的社会上过一个是人的生活。其实这两种生活都是非常美好的。在这两种生活之间是不存在高尚与低俗之分的。做一个世外的高人与做一个尘世的智者都可以达到神的高度。所以渔夫不为所动仅仅说明渔夫选择了前者的生活,而自愿放弃了后者。

其实这两个选择再进一步抽象的话,我认为可以是是虚无与存在。选择前者不存在被诱惑并且堕落的可能,因为在这个选择中除了爱什么也没有。我们可以想象生活在海里就是一张白纸,人的欲望与思想都处在睡眠状态。那样的生活固然纯洁,但是除了纯洁还有什么?这就是在虚无诱人的表象下可怕的虚弱,人在这种状态下已不再是一个人,也就是一个没有灵魂(其实灵魂在这个选项下无用)的人。这也恰恰是渔夫必需要把自己灵魂割下来的原因。因为灵魂在虚无中不再有意义,也不可能存在。

对于第二种选择,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那就是一个人的选择。这是个充满了诱惑的选择。在我们追求智慧,财富与肉欲的时候非常容易迷失。为了得到智慧与财富我们往往不择手段,甚至希望通过偷窃,暴力的手段来获得。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不是灵魂所描述智慧与财富不好,而是在这个世界上很难得到真正的智慧和财富。

渔夫最后的自杀我认为并不是一个高尚的行为,而恰恰是作者对人类本性的嘲弄。在存在的世界上失败以后就开始疯狂的向往那个纯洁的虚无的选项。要知道选择前者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爱,还有自己的灵魂。而灵魂是人之所以为人,此人之所以为此人而不是彼人的关键。选择后者并坚决的得到智慧与财富的信念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底线。而在事实上很多人却选择了天堂与虚无。比如很多优秀的诗人。

选择虚无很容易,你只要放弃一切,甚至自己就可以达到那欢乐的彼岸。选择存在非常艰难,这里有所有的丑陋和危险,你即使拼尽全力也不会得到救赎,但是这个在苦难中前行的过程就是人区别与物,此人区别于彼人的标志。

怎么选择是个人的事,怎么选择都是可贵的。现在令人痛心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选择,甚至不知道选择存在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后者。在苦难中挣扎,却不知道苦难来自何处。

12/11/2006

那些歌声

昨晚去看了校园歌手大赛,坐在那里觉得自己有些老,而且因为听pop听得比以前多了,人也变得挑剔了一些。回来看到有人在BBS上大力批驳今年选手和嘉宾的水平,一副很不忿的样子,何必呢。每个歌手每首歌后面都会有他自己的为人所知或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理想,作为局外人也没必要仗着自己是局外人就毫无顾忌地去批驳宣扬之。

主观来说觉得今年的不如前年那次的好,主持人虽然大牌,但却无法调动气氛,风格和歌手格格不入,再加上整体相对拖沓的进程,给人的感觉就有些更像是个联欢会或者晚会,而没有歌手大赛应有的整场连贯、热情的气氛,这一点实在是个缺憾。场中也确实有那么几次比较明显的冷场。歌手的水平我感觉不到有什么变化,校园民谣的那些歌都觉得很平,没什么特殊的感觉;大概也因为气氛的关系,台上唱歌的找不到那种high的感觉来,也没放开。

坐在那里的时候忽然有个想法,这些唱歌的人们,他们在这一刻都是很幸福的吧,因为他们喜欢唱歌,而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不幸福么?观众席我隔壁的隔壁有个小mm,挺冷的,也挺好玩儿,台上热烈的时候她会用细小的声音尖叫,有时候还会跟着唱歌,或者会和身边素不相识的人说话,这样不自知的快乐还真不错。一辈子活在表面未必比活得深刻更容易。

其实从进综体开始就想到的,两年前饭版大家一起看演出的时候大家坐了将近一排,几乎是从四面八方跑过来一起看节目,而现在大家又都跑到四面八方去,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就像是一群人跑到一起赴宴,然后散开,各自再去做各自的事情,短暂忙碌。散落天涯的那些花儿们,你们都好吧?

今年唱歌的人好多都要毕业了,想起前年王铁水的一首歌,叫做《思念》的:

思念

词曲:王铁水 2004.12.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呀.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
琴声儿轻,聲儿动听,摇蓝轻摆动啊.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

多么温馨的歌谣,是母亲唱给我的,
从出生到如今,一直回响在耳边,

我总记起在她身边,她对我的爱怜,
她的爱让我渐渐发觉,这一生,
谁是最爱的人。

虽然相隔这么远,也隔不断,
我对你的思念,日日夜夜,
我多想回到你身边,抚摩你,慈祥的脸。

无论相隔多么远,也隔不断,
我对你的思念,日日夜夜,
我多想回到你身边,抚摩你,温柔的脸。 


ps,提前走的同志们亏大了,后面那个新人栗锦不错,缪杰也很好,全场感觉最好的就是这两段了-,-

12/10/2006

mplayer播放控制简明list

mplayer-KK是将linux下鼎鼎大名的mplayer配置编译移植到Windows下的绿色视频播放软件,支持几乎所有的视频格式以及字幕之类的外挂,对系统资源要求也较少,而该有的功能基本都有,适合广大劳动人民的电脑使用。用了两年多了,才发现有那么几个功能今天才发现。写点东西来和大家share。

以下为MPlayer-KK版默认控制,需要修改或查看所有控制命令请查看/mplayer/input.ini
播放器下载地址(MPlayer-SVN-21532-KK):
http://rapidshare.com/files/6473695/MPlayer-SVN-21532-KK.7z.html
http://www.newsmth.net/att.php?p.99.994889.578.7z

基本播放
  →     前进10秒
  ←     后退10秒
  ↑     前进60秒
  ↓     后退60秒
  PageUP  前进10分钟
  PageDown 后退10分钟
  Enter   全屏开关
  Space   暂停开关
  Esc    退出
  q     退出
  
音量
  9     降低音量
  0     增大音量
  /     降低音量
  *     增大音量
  a     切换声道:若有多种语言音轨,在多音轨间切换;
          否则,在左右声道与立体声间切换;
  
字幕
  o     切换屏幕显示键盘控制(比如音量)和时间的格式
  v     切换是否显示字幕
  j     在不同语言的字幕之间切换
  z     字幕推迟显示0.1秒
  x     字幕提前显示0.1秒
  {     字幕提前显示1秒
  }     字幕提前显示10秒
  r     字幕位置向上1%
  t     字幕位置向下1%
  
画面
  1     对比度减
  2     对比度加
  3     亮度减
  4     亮度加
  7     饱和度减,到最后就是黑白了
  8     饱和度加
  d     切换是否降低祯数,显卡跟不上去的时候使用,以避免影音不同步
  s     截屏,截取的图片(png格式)存放在视频所在文件夹下
  
其他非常用控制
  <     暂停状态下,后退一祯
  >     暂停状态下,前进一祯
  F7     将播放速度减慢0.25倍速
  F8     将播放速度加快0.25倍速
  F6     将播放速度重设为1.0倍速
  
鼠标控制

  单击    暂停开关
  双击    全屏切换
  右键单击  切换前端显示-总是|播放时|总不
  按滚轮   切换OSD(同o)
  滚动滚轮  调节音量

另外,我觉得kk.ini里面的gui_thread还是设置成0舒服些..

12/08/2006

lftp和XLight

英文Win2003中,cygwin下的lftp访问本地XLight FTPD的ftp站点,发现中文目录、文件在ls的时候会显示异常,而Server-U的则没问题,看来可能是XLight的问题了。然而XLight中没有明确的这方面设置,最后还是设置了lftp的~/.lftp/rc文件:

set ftp:passive-mode off
set file:charset GBK


如此就好了。第一行是禁用被动模式的,不然连不上fish-leong版的FTP @_@

关于Opera

我一直夸Opera 又乖又快,用习惯了以后真的会有很大的忠诚度,比如地址栏、搜索栏都有Paste and Go的快捷键(Ctrl-B),比如最早提出的Mouse Gesture(现在FireFox也有插件了,但俨然比Opera晚了很多,而且还不是标准支持),可以设置多个数据链接到http服务器(可能这也是它快的原因——FlashGet自然比IE下载东西快),浏览器左侧的Panel也十分方便,很早就有bookmark和浏览历史的搜索功能,查询email功能,以及新版Opera中支持的还算不错的Feeds。若说有问题,那就是少数网页和Opera不兼容,因为网页不标准,于是有功能无法在Opera下实现,这不怪Opera。user mode和author mode也很有意思。在用SecureCRT的时候,我会发现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可以提出很多建议;然而在用Opera的时候,基本上说不出什么话来——需要的功能都有了。

从几年前用试用版到后来Opera完全免费,一直是忠实用户,所以推荐。

与时下的FireFox比,Opera自带功能对我来说够用了,不够的话可以去添加Opera Widgets;而FireFox则需要大量DIY才能实现同样的功能(当然,丰富度也很大),而且不管是否承认,FX的各个版本一直存在程度不等的内存回收问题——关了网页还不释放内存,我一共才512M,被它这样吃可受不了。

Aesop's Fables 047: The Fox and the Goat

A fox fell into a well and was unable to get out again. By and by a thirsty goat came by, and seeing the fox in the well asked him if the water was good. "Good?" said the fox, "it's the best water I ever tasted in all my life. Come down and try it yourself." The goat thought of nothing but the prospect of quenching his thirst, and jumped in at once. When he had had enough to drink, he looked about, like the fox, for some way of getting out, but could find none. Presently the fox said, "I have an idea. You stand on your hind legs, and plant your forelegs firmly against the side of the well, and then I'll climb on to your back, and, from there, by stepping on your horns, I can get out. And when I'm out, I'll help you out too." The goat did as he was requested, and the fox climbed on to his back and so out of the well; and then he coolly walked away. The goat called loudly after him and reminded him of his promise to help him out: but the fox merely turned and said, "if you had as much sense in your head as you have hair in your beard you wouldn't have got into the well without making certain that you could get out again."

Look before you leap.

伊索寓言之四七:狐狸和山羊

一只狐狸掉到了井里无法上去了。过了那么一阵子,一只口渴的山羊路过,看到狐狸在井里,便问他井水如何。“好喝?”狐狸说,“这是我这辈子尝过的最好喝的水了!快下来亲口尝尝吧!”山羊一心想着解决口渴的燃眉之急,不假思索地跳进了井里。当他喝够了水,四下打量,这才发现自己和狐狸一样找不到出去的办法了。这时,狐狸说:“我有个主意。你用后腿站起来,把前腿稳稳地搭在井壁上,然后我爬到你后背上,接着踩着你的角,我就可以出去了。一旦我出去,就会帮你也出来。”山羊按照狐狸说的做了,狐狸爬到他的背上,逃出了井,然后开始离开。山羊在他身后大喊,提醒他曾经答应一出去就救自己;然而狐狸只是转过身来说:“如果你头脑中的智慧像你的胡须那么多,你就不会再没有确定自己能出井之前就跳进去了。”

三思而后行。

12/06/2006

两位朋友生日

六号是soft生日,七号是星月的。既然朋友过生日,又恰好大家有心情有时间能够一起吃饭说笑,那我想或许也该送朋友份生日礼物,毕竟二十多岁的日子,不是那么多的,眼看都“奔三” 的人了:)

soft倒也不挑剔,问了很久才说那就买书吧,把决定权挑选权留给了我。为了保险,便买了以前曾说过想要的《斯·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来,人民文学,张玉书,版本是zhuyi大力推崇的。在光合作用看到弯弯的漫画书在大陆出版了,哈哈,一本叫做《可不可以不要上班》,一本叫做《6868一起跷班去》,很是可爱,不过书在店里有些贵,还是在网路上看弯弯的日志比较好诶。 兔子对弯弯漫画形象的一句话评价是:“白白的,没头发”。值得一笑的是,这书是带护封的,上面的链接点开看到的图就是护封的正面图片,而拆掉之后,书的本体封面上会别有风景,比如……比如《可不可以不要上班》的封面,是写着“我爱公司,可不可以天天都来上班?”——一副好员工的样子:P

星月的礼物想了阵子,后来看到她说喜欢《诗经》恰好没买,那就这个吧,我也没有更好的创意了。查了书目,去了万圣,先后看了若干版本,最后确定的是程俊英先生的上海古籍配图版,内容是不错的,每篇有毛诗序,这样来得正统,得以见渊源,又有题解,故而不拘泥(毛诗序里面有些评注太政治化,是有些牵强的),而且排版也比较漂亮(我很满意了已经,布局合理,字体也搭配得好),缺憾是翻译有些活泼有余古雅不足,然而足够辅助理解,且可以选择不看翻译的:)将来可以作的further reading的简明list我找到了一份,回头一并给星月就是了。

书上没有写什么字,觉得反而会多余,而且或许人家就不喜欢书上涂抹,我知道这样的人。于是,就算写了,也是可以用橡皮擦掉的。

已然六号了now..休息。

12/02/2006

Aesop's Fables 046: The Shepherd's Boy and the Wolf

A shepherd's boy was tending his flock near a village, and thought it would be great fun to hoax the villagers by pretending that a wolf was attacking the sheep: so he shouted out, "Wolf! wolf!" and when the people came running up he laughed at them for their pains. He did this more than once, and every time the villagers found they had been hoaxed, for there was no wolf at all. At last a wolf really did come, and the boy cried, "Wolf! wolf!" as loud as he could: but the people were so used to hearing him call that they took no notice of his cries for help. And so the wolf had it all his own way, and killed off sheep after sheep at his leisure.
You cannot believe a liar even when he tells the truth.
伊索寓言之四六:放羊娃和狼 放羊娃在村子附近放羊,想到如果用狼来抓羊来骗村民们过来,一定很有意思。于是他大喊:“狼!狼来了!”人们听到叫喊急奔而来,却发现只有放羊娃在那里嘲笑她们。放羊娃又这样做了好几次,每次村民们都发现自己被捉弄了,因为根本就没有狼。最后,狼真的来了,男孩扯开嗓子大喊:“狼!狼来了!”但人们早就习惯了这伎俩,没人再去理会他的求救。于是,狼顺畅无阻,从容之间把羊一个挨一个地都咬死了。
作为一个骗子,他说的实话也难有人去相信的。

12/01/2006

一辈子那么短

可你们却不知坚持,任自己的心迷失了。 可是有人说,人生确实就那么短短的,于是,迷失了也就那样,能留下些什么么?说些意义、目的、朝代兴衰,这又算得上什么?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呢。 但来这一遭,既然闻道了,就不能再装做不知道而浑浑噩噩下去吧。 我还是相信有“爱情”这东西存在于世上。 某年月日看某电影中,女A和男B恋爱,聪明的A用尽心思终于在一起,后来B吸毒了潦倒了,最终A没有离开他,两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过着平静普通的生活。记者C来采访的时候问A,坦诚地说你是爱自己多一些还是爱他多一些?A想想说,我真的很爱他,毫无保留地,也只有通过爱他,我才发现自己身上的可爱之处。||其实说人都是爱自己的,倒也无妨,毕竟A这样做也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既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凭啥不让别人说你就是最爱自己、其他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呢?啊呸,真废话,但有些人是直接爱自己的,不需要通过爱别人来证明什么。或许这是幸运?人各有命。 只是,爱情,永远不要代替对方为ta做决定。如果不够爱,如果想找个理由说分手,也不要说这是为了你好为了大家都有一个好前途。既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妨开诚布公地说出来好了,说我想要过物质的生活,我有那些欲望,我不够爱你因此舍弃不了这些,于是你我这份爱情对我来说无非是一件附属品,那么分手吧,既然这行李已经成为累赘。 提问:王菲《当时的月亮》里面唱道:“有什么分别,能够呼吸的,就不能够放在身旁”,这句词是什么意思?